充值信息

赞助信息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叶檀:3800万人中断社保没什么大不了



        

          中国养老问题在于不公平,不自愿,效率不高,而不是其他。


  人社部公布近十年养老金状况,好于预期。


  第一,参保职工人数增长率,基本高于离退休人数增长率,保证了养老黑洞不再扩大。2003到2012年,参保总人数年均增长8.2%,其中参保职工人数年均增长8.4%,离退休人员年均7.7%,抚养比年均增长0.7%。第二,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大幅增长,年均增长21.4%,总支出年均增长20%,收入大于支出。十年间,参保总人数翻了一番,基金总收入和总支出增长超过5倍,2012年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2003年的13倍。


  总体情况有可能并不如数据那么喜人。黑洞没有缩小,个人帐户没有做实,空帐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累计结余两万亿不足以弥补个人空帐。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根据历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记账额为2.49万亿,做实账户基金规模为2703亿,空账额为2.21万亿。2011年城镇养老保险基金余额为1.94万亿,全部养老保险基金全部余额不足以填补个人账户的空账。即使养老结余最多的广东省,截至2011年底,累计结余达3108亿元,但同期个人账户记账额高达4100亿元,缺口近1000亿元。个人空帐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社保的真正问题是不公平、低效率,预期的不明确。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为企业职工,似乎并未没有涵盖行政、党政、事业单位员工,这些机构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余额、人数是一笔不公开的帐。笔者希望有关部门体现出信息公开与改革的诚意,在公布企业职工社保帐单的同时,公布行政党政机构、事业单位退休人数与资金的两张帐单。现在我们只能估算,以4500万“体制内”人员总数,加上高达90%的替代率,我国各地将工资收入与地方岗位津贴相加作为养老金的发放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大幅提高地方职务津贴,每年有200亿左右的支出。这笔支出不公平不透明,基础激励机制丧失,养老体制改革难以推动,并在企业与企业职工间引发强烈的反弹。


  另一重不公体现在地区之间的不公,各地贫富不同、企业缴纳热情不同倒正常,不正常的是,富裕地区剥夺穷困地区的养老金。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地方之间的养老金至今难以顺畅流转,为养老金的普及设置人为障碍。我们常常看到农民工朋友排队等待退保,他们宁愿吃亏。劳动力在流转时,只能转移现有个人帐户资金,社会统筹部分无法转移,相当于为当地做出贡献。除非在当地缴足15年的社保,这也就意味着,劳动者在15年之内不能挪窝,人为限制了劳动力的流转。一旦流转,理智的做法就是中断社保,带走个人帐户内的资金重新缴纳。一个制度优待的是养尊处优者,而苛待产业链最低端的劳动者,连企业缴纳的养老金部分都要回收,让农民工揣着可怜的自缴部分回到中西部,这岂止是不公平,更是残酷。


  今年10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我国大概有3亿多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今年有累计3800万人中断缴保险。而9月份,在2013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也曾指出,在人社部做的一项调查中,有23%的工作人口中断了缴费。看起来这个数字很大,考虑到我国2.63亿的农民工人数(2012年底数据)处于高速流动状态,考虑到年轻人创业四海为家,考虑到失业在家人员,3800万并不算个大数据,还在可以接纳的范围之内,但从中可以看出职工社保体制的脆弱性。


  为了反抗不公,有人发出定存养老的呼声,笔者也曾经开玩笑表示“养老还要靠自己”,不过这指的只是一部分高净值人群、他们有能力通过大量商业保险、通过财富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每月存500元,30年也就18万元,即使财富翻番到40万,也难以抵抗通胀、经济周期的袭击,而政府的基本养老体制从理论上可以保证个人去除各类风险,有基本的老年生活保障。


  更大的威胁在于,由于预期不明确,缴纳者选举最低缴纳额,能不缴就不缴,高净值人群境外养老,生产效率下降,空帐黑洞会越来越大,低收入阶层的老年生活将更无保障。


  个人的基本养老帐户必须是铁做的,包括企业所缴与个人所缴,谁也无权掏空个人的最后保障。而后改革体制内人士的养老体制,缓解社会的抵触情绪;建立通畅的个人帐户流动,建立一人一个的社保帐号,为养老加一重保险。


  有公平体验,有安全感,也就有了缴纳者。

 




 

评分: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