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互联网金融有三个身份 传统银行应学习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金融有三个身份传统银行应学习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带来很多冲击,一些出席达沃斯论坛的嘉宾表示,两者应该深度融合。

互联网金融有三个身份传统银行应学习互联网思维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

  商报特派记者 高亮 发自大连

  为期三天的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昨日闭幕。论坛举办期间,有关互联网金融的话题成为嘉宾们热议的焦点。在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冲击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在促使传统银行思考转型路径。对此,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颠覆者,也有人认为是可实现共赢的“合作人”。

  那么,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如何把握互联网金融大潮带来的机遇?互联网金融未来之路又会有哪些“成长的烦恼”?

  观点

  互联网金融的“三个身份”

  对于金融领域的新兵,许多嘉宾把互联网金融当成一个“破坏者”和“颠覆者”。11日的“中国金融行业展望”讨论中,广东发展银行行长利明献言语中透露,当下银行面临的威胁之一,就是互联网金融。

  在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看来,互联网金融带来颠覆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商业银行融资中介的颠覆;二是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职能的挑战;三是对银行盈利的挑战;四是对商业银行传统服务模式的挑战。“互联网金融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对客户行为的研究越来越深刻,而传统服务模式很难做到。”马蔚华说。

  不过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认为,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不是竞争而是互补,两者都是为当下经济形势服务,而银行也会学习互联网的有利做法,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多变的过程。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也表示出同样的看法,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现有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细分领域。

  除了颠覆、互补,马蔚华也表示两者应该成为合作的关系。“第三方支付虽然对银行是把利器,但是它也是银行的合作伙伴,它越发达,最后它也是银行的客户,所以两者相辅相成。”马蔚华说。

  趋势

  互联网金融迎来巨大空间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正在改变人类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金融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荫环说。而对于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不少嘉宾都非常看好。

  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分析师易欢欢表示,互联网金融从入口、流量、数据到变现,四个环节已经打通,结构也已成型。他建议,相关公司可以不断创新新的金融产品,或者创新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比如支付宝,有了一个自己的征信系统,结合淘宝上面的信用额度,可以提供相应的贷款服务。”

  应对

  传统银行应学习互联网思维

  面对互联网的汹涌浪潮,传统银行应该如何应对?诺亚(中国)财富管理中心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汪静波认为,传统银行一方面需要做好客户体验,另一方面要学会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思考金融。

  “互联网金融虽然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焦虑,但焦虑中蕴藏着希望和机会。”马蔚华说,银行本身具有IT属性,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打造智慧银行。

  “智慧这个词现在很时尚,比如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也可以打造智慧银行。”他建议说,银行要充分地运用大数据的原理,及时敏锐地反映客户需求利用互联网。

  此外,马蔚华还建议传统金融机构大力拓展电子银行的服务功能,把网上银行打造成综合在线的销售平台,同时把电子银行和物理网点融合发展。同时,利用电子商务,把上下游和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整合。“最后一点,互联网是开放的,传统银行推动和互联网金融的深度合作非常重要。对于传统银行来说,要多一点互联网的基因,这样时代才不会使传统银行落下,传统银行还是大有前景。”

  纵深

  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谨慎 勿扼杀新兴事物

  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其监管问题也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荫环就表示,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还面临不少问题,包括立法和监管的缺失,以及如何构建信誉体系。

  参加达沃斯论坛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祁敬宇表示:“金融创新不断,但同时必须有监管跟上,没有监管的创新就会成为一个脱缰的野马。”

  祁敬宇认为,相比传统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更高。他说,目前,互联网金融把风险隐蔽起来了,但隐蔽不是消失,风险依然存在,而且瞬间就可能爆发,并马上就能传播开来。

  虽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有着担忧,但祁敬宇同时也表示,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现有监管体制是一个挑战,监管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探索,“贸然的推出一些监管措施,或许会把这个新兴事物扼杀。”

  人人贷创始合伙人李欣贺表示,互联网金融属于金融服务行业,目前在一个非常初期的发展阶段,相信政府有智慧去管理好。

  对于互联网金融应该如何监管?他建议,首先要强调风险和信息的披露;其次建立公众监管机制,比如在一家网站上进行投资受到了欺骗,政府应有一套完善的接受投诉的机制去处理。最后是对于从业机构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对风险指标的口径规范,实时向监管部门披露风险、交易情况、用户情况。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突破口

  银行应多手准备建立退出机制

  商报特派记者 高亮 发自大连

  在为期三天的达沃斯论坛上,利率市场化无疑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词汇之一。嘉宾们认为,中国实施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无疑是突破口,只是何时推进利率市场化,如何减少风险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观点

  利率市场化是最重要环节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最重要的环节”、“金融改革,首先是利率市场化,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上,嘉宾们对实现利率市场化都持赞成的观点。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表示,中国金融改革要解决五方面的突破,一是利率、汇率的突破;二是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三是实施跨境投融资;四是对多元化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别是民营机构的发展;五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则表示,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目前时机正日趋成熟,“施行利率市场化,第一,能够进一步优化资源;第二,执行利率市场化是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第三,利率市场化之后,优质银行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风险

  银行或面临破产风险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资金的价格将由市场决定,因此受其影响最为直接的当属银行业。

  “现在中国所有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美国1985年完成利率市场化,到1990年每年倒闭银行超过200家。中国台湾地区完成利率市场化后,全行业曾经出现亏损。目前银行业外部环境、约束条件、市场需求等均发生了变化,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将是生死考验。

  “银行的风险来自全方面,关键在于银行的执行力度和管理力度是否到位,这将直接决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规模大的银行比较能适应这一变化,而小银行适应性比较差。”利明献说。

  也有论坛嘉宾表示,一旦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必然引发“高息揽储”大战,不利于金融机构稳健经营,而一旦出现银行破产,如何保证储户利益也是个问题。

  应对

  银行应多手准备 建立退出机制

  面对必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银行准备好了吗?

  利明献对此很乐观:“对于放开存款利率,我觉得银行业、企业等大部分市场主体都准备好了。”他说,商业银行的准备,主要是看各家银行在差异化或是风险管理方面的执行力度、管理力度是否到位,而与银行规模的大小没有必然关系。

  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称,商业银行要做“多手准备”。第一要有差异化的客户定位,推出不同的服务品种;第二内部管理成本要降低,这样才能在价格竞争上占有优势。

  有论坛嘉宾表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中,存款利率管制放开采取“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的大方针已成共识,“这一过程中,流动性风险则是监管部门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当下需要做的是适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并建立银行机构的退出机制,从而为利率市场化走完‘最后一公里’奠定基础。”

  相关

  让更多投资者创办小型银行

  在金融改革中,放开民营银行的呼声很高,对此,论坛嘉宾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经济学家李稻葵说,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目前金融机构都太大,应该让更多投资者进来创办小型银行。

  “中国的银行都是大银行,都想变成全国性银行。而一旦变成全国性银行,小企业就照顾不到了。”他建议,可以让投资者办小型银行,提供的服务也会更多,“整个金融业逐步放开,辅之一定监管,金融机构的服务就会上去,给消费者的服务价格就会下来。”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也表示,应该允许不同的资本背景创立银行,在公平和平等环境下参与竞争。

  但他同时也表示,当银行越来越多,尤其出现民营银行之后,银行一定要加强风险控制,“在推动金融创新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整个金融风险的管理,无论是每个单个银行的资产质量,还是银行体系的宏观风险,都要特别加以关注。”



TAG: 互联网


 

评分:0

我来说两句